"最终那个关于"庄周梦蝶"的哲学命题,被肢解成主角不断吞噬异宝的升级系统。
"本雅明说讲故事的人正在消亡。"我摩挲着书页边缘,
"现在流行的是用大数据算法拆解故事的套路,用AI预测读者的情绪阈值。
""那罗兰·巴特的'作者已死'岂不是成了资本的帮凶?"镜中人的声音带着嘲讽,
"当每个角色都沦为满足市场需求的符号,写作就成了可量化的情感生产。
"窗外飘来垃圾车碾压易拉罐的声响,我调出后台数据:采用传统升级流写法的新文,
点击量是前作的五倍,但评论区清一色是"更新太慢""女主戏份太少"的催促。
唯有某个ID为"洞穴漫游者"的读者留言:"总觉得字里行间藏着没说透的东西,
像是被困在套路里的自由灵魂。""尼采说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。
"我对着黑暗中的电脑屏幕,"可当艺术必须向市场献祭时,这种使命是否已经变质?
"镜中人突然消失,书架上的《存在与时间》自动翻开,
海德格尔的话跃入眼帘:"人是被抛入世界的存在。
"或许网文作者的荒诞性正在于此——既被抛入商业市场的洪流,
又渴望保持艺术创作的纯粹性,如同在钢丝上同时跳着踢踏舞与天鹅湖。
三、荒诞剧场的幕布晨光刺破雾霾时,我盯着新写的章节陷入沉默。
这次尝试在升级流框架中嵌入加缪式的荒诞哲学:主角获得无限复活的金手指,
却在无数次重生中逐渐质疑存在的意义。镜中人最后一次现身,
身影与窗外的朝霞重叠:"你终于学会在荒诞中起舞了。就像加缪说的,
登上顶峰的斗争本身足以充实一颗人心。"我滑动鼠标,看着后台数据缓慢攀升。
这次没有瀑布般的催更,
却收到几条特别的留言:"原来爽文也可以让人思考""这种在套路里突围的感觉太妙了"。
键盘缝隙里积着咖啡渍,那是无数个熬夜的见证。
突然想起波德莱尔的诗:"我的青春是一场晦暗的风暴,星星点点漏下明晃晃的阳光。
"或许写作就是这...